为什叛变么交们纷潮背纷大佬2浪真相易所和L后的揭秘钱包
作者:Jasper De Maere(Outlier Ventures研究主管) | 编译:金色财经0xjs 最近几个月,我在研究加密货币市场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中心化交易所(CEX)大佬们,正在悄悄摘下"中心化"的帽子,开始拥抱开源Web3世界。这让我想起当年微软从"Linux是癌症"到全面拥抱开源的180度大转变。 记得去年11月看到OKX推出Web3钱包时,我还以为这只是个营销噱头。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内,币安、Kraken这些巨头都纷纷跟进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他们不仅在开发钱包,还在打造自己的Layer2网络!这就像麦当劳突然开始卖健康沙拉一样反常,但细想却又合情合理。 作为一个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认为这种转变背后有两把"钥匙": 第一把钥匙是产品创新。现在的DeFi玩家想要的不只是简单的买卖,他们渴望EVM兼容性、零知识证明这些"黑科技"。就像当年iPhone颠覆功能手机一样,传统CEX的封闭系统已经满足不了这些"刁钻"用户了。 第二把钥匙是流动性困境。虽然CEX每个月还有3万亿的交易量(DEX只有可怜的310亿),但都集中在BTC、ETH这些"老古董"上。我去看过一些小型CEX,他们为维持那些冷门代币的流动性简直操碎了心——就像开小卖部要备齐全世界所有饮料一样不现实。 很多人问我:"开源系统怎么赚钱?别人直接复制你的代码怎么办?"这个问题让我想起2014年第一次接触以太坊时的困惑。但15年区块链行业教会我一个道理:在开源世界里,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代码,而是社区和创新。 说到社区,我见过太多项目犯的错误。他们把社区当作营销工具,而不是产品的核心。这就像开餐厅不重视厨师团队一样荒谬。记得去年参加一个L2项目的治理会议,看到开发者、用户、投资人为了一个功能更新争论到凌晨,那种参与感才是Web3的魅力所在。 创新则是另一个关键。最近Uniswap的前端收费提案争议就是个典型案例。有人骂他们"背叛开源精神",但我觉得这正是健康生态的体现——就像苹果应用商店抽成30%还能繁荣发展一样,关键是要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间找到平衡。 现在交易所推出的L2大致分两类:一类是像Arbitrum这样的"中立派",另一类则是CEX自家的"企业版"。这让我想起云计算市场的AWS和阿里云之争——前者靠技术创新,后者靠生态协同。 我特别看好那些能把现有用户无缝导入L2的项目。想象一下,当一个币安的老用户发现自己的资产可以一键进入DeFi世界,那种体验有多爽!但要注意的是,这种"近水楼台"的优势也需要持续创新来维持,否则很可能重蹈某些互联网大厂"抄作业"失败的覆辙。 作为Outlier Ventures的研究人员,我们每天都在见证开源理念如何重塑金融世界。有趣的是,越是老牌的金融机构,转型时越容易犯"穿新鞋走老路"的错误。就像我常对同行说的:"在Web3世界,你不能再把用户当ATM机了,得把他们当合伙人。" 这场"开放革命"才刚刚开始。我敢打赌,未来两年我们会看到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加入这场狂欢。到那时,现在这些先行者的经验教训,都会变成无价的行业智慧。毕竟在这个行业,跑得快很重要,但跑对方向更重要。交易所的"开放革命"
开源世界的生存法则
L2赛道的两种玩法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九月抄底指南:当山寨币遇上金九银十行情
- GameFi的生存之道:破解代币经济学的可持续性密码
- TON生态迎来重磅NFT基础设施:NFTScan浏览器正式入驻
- 比特币市场诡异现象:价格回暖背后暗藏抛售信号
- DeFi借贷市场变革:从1.0到4.0的进化之路
- 企业投资比特币迎来重大转机:FASB会计新规将打破僵局
- 为什么Visa把USDC支付押注在Solana上?一位支付专家的深度解读
- 以太坊行情大逆转:ABC三浪形态能否成型?市场震荡修复进行时
- 12年风雨同舟!火币HTX放大招,杠杆合约双响炮让你赚翻天
- 深度解析:TipCoin如何让推文变成挖矿工具?
- FTX清算风暴来袭:30亿美元加密货币抛售将如何冲击市场?
- 市场拐点将至?资深交易员深度解读当前加密货币走势
- 加密货币市场周报:比特币网络费用飙升,香港蝉联加密之都
- 比特币多单精准止盈!5000美元利润轻松到手
- 山寨币市场大洗牌:这些币要暴涨,那些币要凉凉
- 区块链三巨头共议未来:当我们谈论融合时在谈什么?
- 科技大佬闭门密谈:AI时代的盐铁会议暗藏哪些玄机?
- GasZero:一场Web3用户增长的革命性实验
- LINK的未来:一位分析师眼中的加密货币长期博弈
- SHIB生态观察:一只想摘掉Meme帽子的柴犬
- 搜索
-